正如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一个人也无法选择自己的死亡。
但按国内年轻一代愈加厌恶的血统论或出身论说法,老子英雄儿好汉,那么当然的,英雄的死亡也必须是壮烈的、有价值的、值得学习的楷模。
毛岸英和蛋炒饭的逸事最早来自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公开出版的两本中共军队退休干部的回忆录,《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杨迪)、《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王天成/杨凤安),都提到毛岸英是死于生火烹饪蛋炒饭暴露目标。那么,这是故意抹黑吗?我觉得不是,因为蛋炒饭事件并不是这两本书的重点,否则按照现今成熟的宣传套路,岂不是得将蛋炒饭大大地贴在图书封面?两本书中都只是在片段中提到了这件事,就像在描述一个普通战士的意外阵亡,远没有黄继光和邱少云一般的传奇——至少像宣传的那样传奇。怎么说呢,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战场惨烈的生死存亡时刻的,才能平静地描述这种事情。然而这并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想象,至少这十几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被教育的不是这样的,宣传部门不知道是否明白饮鸩止渴的道理,反而硬着头皮继续顶上,给毛岸英同志加上了抢救军事地图的戏码——不能白死啊,简直是当年解放军于洪水中抢救电线杆子的翻版了。
一个军人最完美的结局,就是死在最后一场战役之中的最后一颗子弹上。但并不是每个军人都像英国的纳尔逊中将那样伟大和幸运。勇猛如美军巴顿上将,最终却是窝囊地死于一场车祸,但这并不折损巴顿将军丝毫个人魅力,只是徒留一丝遗憾而已。可遗憾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你要这么理解,人生也算完整。
在我党宣传部门对英雄和战争的美化宣传下,总是让人民群众有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觉得在战场上冲锋就是黄继光,卧倒就是邱少云。这么说吧,你看男足比赛时踢的乱七八糟的,但是真要让赔钱哥跟男足踢,肯定会被男足当猴儿一样耍。
河北梆子里面有提到曹操挽留关云长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